跳到主要內容

【心得】《The French Dispatch/法蘭西特派週報》電影心得

/有雷/


法蘭西特派週報,一份雜誌,一則小品,三個故事與一篇訃聞,我會說這是一本藏著記憶氣味的小鎮風光。


現在進行的彩色畫面,如同閱讀文字的黑白畫面,在雜誌中穿插的彩頁,情緒高潮的彩色瞬間。看第一次《法蘭西特派週報》時眼花繚亂、再也無法吸收過多訊息到只能跟著節奏做出反應。第二次看的時候,會發現更多巧思細節,這就是Wes Anderson電影作品的魅力。讓人目不轉睛、順著流線思考,再荒誕的劇情都順理成章。我們看文章的時候,是不是也會在回頭重新閱讀的過程中找到更多樂趣?

尚未出刊的雜誌,溺愛記者的主編正在審稿,任性地讓咖啡廳服務到家,印刷截稿的時間就要到了,但一篇都不能少。

第一篇:小品。記者親自帶領著我們進入小鎮―安威的過往與今日,騎著單車經過興建的商場工地、響起音樂的咖啡廳、高牆內的瘋人院、經常淹死人的河道、準備深夜槍戰的街頭。沒有華麗的包裝,只有真實風貌的小鎮。

第二篇,記者站在演講臺上,與觀眾分享監禁於瘋人院內畫家的崛起故事,耐力超越運動員的冷酷獄警,處於抓狂邊緣的畫商,終於聳立農田稻作中的溼壁畫。藝術的價值是被賦予,或是本身的存在。

第三篇,記者應該保持中立報導的學生革命運動,是舞臺劇也不是舞臺劇,面對刻意選擇的現況是否應該感到哀傷,修訂版的宣言及打字聲,已經寫了一千字,不許偷看。理想與現實的道路,是並存還是被吞噬。

第四篇,記者接受電視採訪,挑戰過目不忘卻回憶起舉辦在意圖使人迷路警局內的餐桌上奇遇,採訪傳說中的料理大廚,意外陷入父子情深的深夜警匪追逐。採訪的內容寫下了,在垃圾桶的紙團中。

訃聞,是主編也是雜誌的訃聞,由全體記者們共同編寫,今天有人生日,但沒人會吹熄蠟燭,在辦公室內不許哭。

藏在《法蘭西特派週報》中的氣味清晰可見,本不是用來保養皮膚的松節油,在床上與桌子邊緣的烤焦土司,藏在小蘿蔔中苦苦的鹽。

使用Vlog、學術演講、紀錄片、舞臺劇、電視採訪與漫畫等,多種不同媒體方式來呈現。運用熟悉的平行與垂直鏡頭,突發的手持畫面、進入迷幻環繞與定格畫面所結合而成電影體驗。

準備再看幾次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

BUCK-TICK [ 無題 ] 歌詞翻譯

「我並不想解釋歌詞,所以決定將歌名定為無題。」 完全是櫻井敦司的伊底帕斯情結的赤裸告白。 通過未命名的曲目,僅用歌詞呈現,讓受眾產生不同的共鳴。 所以以下的中文翻譯許多是通過個人的解讀, 而產生的結果。 可參考(*)的備註。 私心附上在2015年6月28日 由LUNA SEA主催的 LUNATIC FEST 現場 (很喜歡今井さん在最後一段的和聲) #以下中文歌詞僅供參考 #若有誤請不吝嗇指教 #無断転載禁止 --- BUCK-TICK [ 無題 ] 專輯:或いはアナーキー 發行:2014年6月4日 作詞:櫻井敦司 作曲:今井寿 「胎内の愛のメロディ refrain ワタシ 浮かぶ 全身全霊です 狂いそうです ワタシ 夢を… まばゆいSTAGEへ」 「重複著在子宮中愛的旋律 (*1) ,我漂浮著 全身全靈,將進入發狂,在我的夢中… 朝著耀眼的舞台 (*2) 前進」

《Call Me by Your Name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》官方小說續集消息

在出版商Farrar, Straus and Giroux發布的公告中,作者André Aciman提到他已將那本關於Elio和Oliver之間的美妙、火熱的夏日戀情續集命名為《Find Me》。在續集中將會重訪Elio、Oliver和Perlman家族的另一成員。 根據FSG:「在《Find Me》的故事中,Elio的父親Samuel已經離婚,將從佛羅倫斯前往羅馬拜訪Elio。這時的Elio已成為一位天才的古典鋼琴家。Samuel在火車上偶然相遇的緣分將影響及改變Samuel的人生。Elio不久後會搬到巴黎,在那裡他也會有相應的事發生,而Oliver在新英格蘭北部擔任大學教授,兒子們都將成年,他突然發覺自己正在考慮回訪歐洲。」 《Find Me》即將於2019年10月29日出版。 資訊來源: André Aciman Is Officially Writing a Call Me by Your Name Sequel